2021年地下水土壤自行监测信息公开
公司于2021年5月委托成都华展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按照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2021版)对公司地下水和土壤进行了检测,编制了《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报告》,并通过环保部门审查。
附: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报告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报告
委托单位: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成都华展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九月
前言
2016年5月,国务院于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需严控工矿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州)根据重点企业分布、规模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土壤进行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阳街道宏业大道南段977号(东经E103°41'24.72",北纬N30°35'45.24"),厂区占地面积108亩。公司为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汽车起动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年设计产能200万千伏安时。公司位于崇州经济开发区内,在园区基本建成前,区域多为农田和空地。2012年通过崇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公司进驻后从事蓄电池生产,运营至今无其他企业入驻。公司周边主要为工业企业,北侧为成都环亚粘合剂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阳光塑胶;西侧为环驰建材公司;东侧为四川梦卡丹纺织有限公司和四川荣联电子科技公司;南侧为空地。
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8〕446号)文件要求,公司启动了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2021年5月,公司编制了《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并报成都市崇州生态环境局备案,并于2021年7月按照监测方案开展了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编制完成了《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报告》。
本报告包括公司概况、土壤和水文地质资料、污染识别及检测项目选取原因、自行监测方案、监测结果及分析、主要措施与建议、结论及附图附件等七个主要内容。
1 公司概况
1.1. 公司简介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阳街道宏业大道南段977号(东经103°41'24.72″,北纬30°35'45.24")厂区占地面积108亩。公司为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汽车起动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年设计产能200万千伏安时。公司地理位置见图11。
图 11 公司地理位置图
1.2. 外环境关系
公司周边以家具厂为主,北侧为成都环亚粘合剂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阳光塑胶;西侧为环驰建材公司;东侧为四川梦卡丹纺织有限公司和四川荣联电子科技公司;南侧为空地。公司外环境见图1-2。
图 12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地块及周边现状示意图
1.3. 总平面布置
厂区分区明确、布置紧凑。公司办公设施(办公用房)布置在厂区的东北角,位于厂区侧上风向,邻厂区东北厂界;蓄电池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中部;与生产线配套的锅炉房、纯水制备、废酸回收及配制、空压机、配电房等公辅设施均紧邻蓄电池生产车间布置;原辅料库房或布置在车间内,或紧邻生产车间布置;废气处理设施均位于厂区中部的蓄电池生产车间旁,生产废水处理站位于厂区下风向的南侧,且位于总排口一侧,便于废水收集排放。厂区平面布置见图 13。
图 13厂区平面布置图
1.4. 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企业现主要产品为各型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目前拥有蓄电池生产线2条,设计生产能力200万KVAh/年。企业各产品原辅料详见下表:
表 11 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年需用量 |
用途 |
备注 |
1 |
铅锑合金 |
吨 |
0.3159万 |
用于装配和铅零件 |
外购 |
2 |
电解铅(99.994%) |
吨 |
2.1093万 |
用于制铅粉和合金 |
外购 |
3 |
工业硫酸(94%) |
吨 |
1.2272万 |
用于配制电解液 |
外购 |
4 |
合金材料 |
锡 |
吨 |
45 |
用于配制合金 |
外购 |
5 |
钙铝合金 |
吨 |
7 |
6 |
添加剂(丙纶纤维、硫酸钡、复合材料) |
吨 |
450 |
作合膏辅料 |
外购 |
7 |
塑料隔板 |
套 |
185万 |
PE(聚乙烯塑料) |
外购 |
8 |
塑料槽、盖、卡边网 |
套 |
185万 |
PP(聚丙烯塑料) |
外购 |
9 |
包装材料 |
套 |
185万 |
纸箱等 |
外购 |
10 |
乙炔 |
瓶 |
10 |
用于熔焊极柱,日常储存1瓶,3kg/瓶 |
外购 |
11 |
氧气 |
瓶 |
1750 |
用于熔焊极柱,日常储存12 瓶,3kg/瓶 |
外购 |
12 |
液碱(35%) |
吨 |
60 |
污水处理 |
外购 |
13 |
絮凝剂 |
吨 |
1.5 |
污水处理 |
外购 |
1.5. 生产工艺
企业为汽车起动用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其生产过程主要由极板生产和电池组装两大部分组成。极板生产包括:板栅制造(合金配制、制带拉网),铅粉制造(切粒、球磨)、生极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等工序过程;电池组装包括:电池装配(包片、包隔板配组、焊接、装槽封盖),内化成(注酸、充放电),后处理(倒酸、注酸、封小盖、外壳清洗、检测、打码、包装)等工序过程。
(一)极板生产
1、板栅制造(合金配制、制带拉网)
外购的电解铅锭,加入合金锅(天然气燃烧间接加热),同时加入合金元素材料(根据正负极板不同合金配比的要求,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合金材料,正、负极板加入不同含量的钙铝合金及少量锡,均不含镉),经熔融(控制温度约500℃以下)配制成制正负极板用的合金铅锭。然后经制带线熔铅锅熔化(天然气燃烧间接加热,控制温度约500℃以下)后,通过制带线制成一定规格的正负极铅带,少量边角料返回重新熔化制带。熔铅加热温度500℃以下,铅的熔点为327.5℃,沸点为1740℃,熔铅制带工序铅烟的产生量不大,熔铅设备均为密闭负压操作,熔铅制带过程中产生的少量铅烟均配备有收集净化处理设施。铅带经拉网线,采用冷冲的方式,边冲边拉,制成网带,产生的少量边角料返回到合金配制再次使用。
板栅在蓄电池内有双重用途,一是支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是铅),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二是起导电作用,传导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活性物质上。
2、铅粉制造(切粒、球磨)
外购电解铅锭(纯度99.994%)在切粒机中切成铅粒,铅粒经密闭管道输送系统进入球磨机内磨成铅粉(同时通过摩擦升温,大部分铅氧化成氧化铅,球磨机温度通过控制加料量、进风量来调节,筒体温度通过夹套风控制),再由密闭风送分离(旋风分离器)系统进入铅粉仓,供和膏工序使用。铅粉制造生产及物料输送过程为密闭化、自动化、连续生产,并配备有熔铅铅烟、球磨及铅粉输送分离储存系统铅尘的密闭负压收集净化处理设施。
铅粉主要用于制造铅膏,然后涂抹于极板网带表面,作为电极板的表面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是铅)。
3、生极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
生产出的铅粉经自动计量后加入自动和膏机内,按配方加入46%硫酸、纯水以及复合辅料、纤维等少量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增加极板的强度和孔率),经混合搅拌而成膏状物质即铅膏(正极合膏中加入硫酸、纤维,负极合膏中加入硫酸、复合辅料、纤维),铅膏暂存于铅膏斗内,供涂片用。将待涂膏的网带、铅膏输送到涂膏机,将铅膏涂在网带上(同时贴纸并分切),涂片后的湿生极板进入表面干燥装置(天然气燃烧加热空气)干燥,然后进入固化室进行固化(用锅炉房来的蒸汽直接加热,温度约70°℃,湿度约100%,固化后的生极板湿度逐渐下降进行热风干燥,温度约70℃,干燥时间1~2天)。通过固化可以使游离铅进一步氧化和铅膏发生重结晶,让铅膏牢固地粘在板栅上,固化干燥后的生极板经后续内化成后即成为熟极板。
项目和膏机采用微电脑控制,自动流水化生产。铅粉、水、酸的计量自动控制显示,且配有风冷冷却系统,可有效的控制铅膏和制过程中的温度。和膏整个过程在全封闭自动和膏机内进行,产生的少量铅尘通过湿式除尘器处理。
涂片均在自动涂片流水线上进行。固化室为温、湿度自动控制。
干燥产生的燃气烟气经排气筒屋顶排放,涂片工序产生的少量散落铅膏收集后返回本工序生产线。
(二)电池组装
电池组装包括:电池装配(包片、焊接、装槽封盖),内化成(注酸、充电),后处理(倒酸、注酸、封小盖、外壳清洗、检测、打码、包装)等工序过程。
1、电池装配(包片、焊接、装槽封盖)
用塑料隔板包封正负极板,防止正负极板短路,再将负极板和正极板按正确的顺序和数量进行配组。然后将电池极板装在铸焊机上,用铸焊机自动焊接方式,将正负极板焊接到─起构成极群,并自动形成汇流排和极柱。
焊接后的电池极群经检测后装入电池槽内,用卡边网充填电池与槽体间隙,形成紧装配。经短路检查后由自动穿壁焊机穿壁焊,把6个单体(2V)串连成12V的电池。经焊点检查后进行大盖(电池槽盖)热封、再用氧气-乙炔或天然气把极柱熔焊后形成电池(其中有的电池采用扁极柱时,需先用合金铅锭经铅零件熔炉熔铸成直角极柱零件,然后与电池上的极柱熔焊成扁极柱,极柱熔焊和铅零件熔铸均配有铅烟收集净化装置)。热封是将电池槽口和槽盖(PP塑料)的底部用电热板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呈软化状态,然后将完整的槽盖加压热合在一起,使其密封成一个整体。
包片采用下抽风设计,且处于微负压状态,过程产生的少量含铅粉渣,通过铅尘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铸焊机装架采用下抽风设计,并且处于微负压状态,产生的少量含铅粉尘,通过铅尘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焊接主要产生焊接铅烟,配置有密封罩,使整个焊接岗位处于负压状态,产生的少量铅烟通过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包片等工序产生的少量含铅废料,以及含铅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回收含铅粉尘、泥渣等,可返回生产中再利用或外售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再利用。
2、内化成(注酸、充电)
本企业采用先进的内化成工艺(即在装好的蓄电池内用由硫酸和纯水配制成的电解液,经灌酸机注入蓄电池内进行化成)取代传统的外化成(即极板先在化成槽内化成后再水洗、干燥后装配封装)工艺。电池化成即用灌酸机将10%稀硫酸通过电池上的加酸孔加入到电池中,然后在水槽中用充电机对电池充电处理,使生极板变成熟极极。水槽中的水在充电过程中起冷却降温作用,本企业水槽配置有密封罩,使整个化成工序处于负压状态,化成时产生的酸雾通过全密闭酸雾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充电反应:2PbSO
4+2H
20=Pb(负极)+Pb0
2(正极)+2H
2S0
4
后处理(倒酸、注酸、封小盖、外壳清洗干燥、检测、打码、包装)
电池充电完成后,先倒出电池内的稀酸(返回酸回收房处理后再利用),再向蓄电池内加注38%的硫酸,然后调整好电池内酸的液面,将酸加注口加小盖热封,而形成免维护电池(即电池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不需维护)。电池再经气密性检测合格后,用水清洗电池外壳(洗去可能粘附的少量酸液)并经压缩空气吹干,然后对电池再进行瞬间大电流放电检测及其它电气性能检测合格后,最后对电池进行编号打码,用纸箱包装后入库。
本企业设有化验室,主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分析。如对铅合金等的含量分析,铅粉氧化度、视比重的测定和分析,硫酸的检测,电池的电气性能测试等,以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为了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含铅废物暂存库房将单独设置并密闭储存。
图1-4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1.6. 污染治理措施
1.6.1. 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
公司的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烟、铅尘、硫酸雾、天然气燃烧烟气等。
合金配制锅铅烟通过1套布袋过滤+水喷淋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制带、铸焊铅烟、铅零件熔铸通过5套HKE型高效铅烟净化器(内含旋风+水喷淋+2段吸附(多面空心球+活性炭)等多段处理)处理后外排;球磨铅尘通过6套脉冲布袋+滤筒过滤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和膏铅尘通过8套三级水喷淋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包隔板、铸焊铅尘通过4套旋风+脉冲布袋+水喷淋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化成酸雾通过8套全密闭酸雾收集净化装置(填料吸附+碱液喷淋)处理;锅炉烟气经2个10m高排气筒排放,熔铅炉烟气经铅烟排气筒排放。
1.6.2. 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
公司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和初期雨水。公司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分别收集处理达标后经厂区废水总排口外排入工业区污水管网,初期雨水经厂区雨水收集管沟收集后引入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外排,后期雨水经厂区雨水总排口排入工业区雨水管网。
厂区内建有一个生产废水处理站,专用于处理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单独另行收集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00m
3/h。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铅及其化合物(铅、氧化铅、硫酸铅)、硫酸(或SO
42-)等,根据公司废水水质特征及公司废水排放去向,公司生产废水处理站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即“预沉淀+中和+混凝反应+斜板沉淀+膜过滤”处理工艺),利用高效沉淀分离技术及自控技术,再加深度处理,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即废水先经预沉淀处理后,在pH=8.5~9.0的条件下,使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生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硫酸(或SO
42-)生成硫酸钙沉淀,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经过絮凝、沉淀、分离处理后,再进一步进行膜过滤深度处理,处理后清水一部分达标排放,另一部分作为中水回用于生产回用水点。
1.6.3. 固废
公司的固废主要为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纯水制备泥渣、含铅废边角料、铅粉渣、回收铅粉渣、泥渣、废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装置泥渣、酸回收过滤废渣、废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其中生活垃圾与纯水制备泥渣作为一般固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废包装材料外售废品收购站;含铅废边角料、铅粉渣、回收铅粉渣、泥渣、废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装置泥渣、酸回收过滤废渣、废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作为危险废物交由安徽天畅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回收处置。
2. 土壤和水文地质资料
2.1. 气候气象
崇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度垂直分带明显,区内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0ºC。一月均温5ºC;七月均温25ºC;夏天气温最高可达35ºC左右;冬天一般在0ºC以下;区内年降雨量1300mm左右,多集中在6~9月。
2.2. 地质地貌
崇州市地处龙门山中南段的邛崃山东坡与川西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为半山半坝。邛崃山脉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将全市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北部为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高中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8.4%,中西部地区为丘陵,低山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7%,东南部为平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9%。全市地面平均标高540m,从东南至西北海拔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市域最高峰火烧营海拔3868m;丘陵平坝地区平均海拔560m,最低点三江蒙渡海拔为485m,最大相对高度差达2368m。
崇州市东南为在新生代坳陷——成都坳陷发育起来的平原——成都平原的一部分,是由冰水堆积扇平原、河流冲击漫滩、一级阶地和冲洪积扇及冰水——冰碛台地组成,属于新华夏系构造。平原形成始于白垩系末期,第四纪时经历多次冰期活动和近代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组成复杂,其主体为冰碛——冰水堆积物。西北部山地属于龙门山褶断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褶皱强烈,岩层陡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大断裂有神仙桥断裂,二王庙断裂、懒板凳——白石飞来峰断裂、映秀断裂等,每一断裂又有若千断裂(正断裂、横断裂、逆掩断裂等)构成,示出盆边山地构造的特征。区域地震烈度为VII度。
2.3. 水文特征
(1)地表水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崇州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
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崇州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2)地下水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土中,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5.20-6.0m(水位高程524.98-528.29m)。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沟渠及河床排泄。地下水位年最大变化幅度达1.0-3.0m。场地内卵石层是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属强透水层。区内地下水属低矿化度、弱碱性重碳酸钙型水。根据场地水文地质图可判断,场地内地下水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图3-1 区域地下水流
3. 污染识别及检测项目选取原因
3.1. 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有硫酸、电解铅、铅锑合金、硫酸钡、丙纶纤维、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乙炔、液碱、絮凝剂等。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本场地重点关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铅、钡、锑、锡等,重点区域或设施图见图4-1。
表 41 重点区域潜在污染物汇总表
序号 |
重点区域或设施 |
可能污染因子 |
1 |
配酸站罐区 |
酸碱 |
2 |
酸回收池 |
酸碱、铅、钡、锑、锡 |
3 |
污水处理站 |
酸碱、铅、钡、锑、锡 |
4 |
危废暂存间 |
酸碱、铅 |
5 |
生产车间 |
酸碱、铅、钡、锑、锡 |
3.1.1. 配酸站罐区
2座配酸站共计10个罐体,在长期的配酸和管道输送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
3.1.2. 酸回收池
2座酸回收房共计2个地下酸回收池体,在长期的酸回收过程中,若地下池体破损泄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钡、锑、锡。
3.1.3. 污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站处理的生产废水含酸和重金属,在长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若地下池体破损泄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钡、锑、锡。
3.1.4. 危废暂存间
危废间内储存的危废主要是污水处理站的含铅污泥,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若防渗层破损发生跑冒滴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
 |
 |
危废暂存间 |
3.1.5. 生产车间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跑冒滴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钡、锑、锡。
 |
 |
生产车间 |
3.2. 污染迁移途径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工作分析,本场地土壤若存在土壤污染物,其污染途径包括为:
(1)污染物垂直向下迁移:落地的污染物在外部降雨或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注移,在迁移过程中吸附在士壤介质表面或溶解于降水进而影响土壤。
(2)污染物水平迁移:落地污染物随雨水、风力等的水平迁移扩散。随雨水等地表经流扩散主要和场地地形有关,从场地势高部分向地势低处扩散。
(3)污染物地下迁移:污染物渗透进入地下,随地下水径流向下游江移,影响土壤。
3.3. 污染识别小结
通过现场路勘、人员访谈和相关资料分析,得出该场地污染识别结论如下:
(1)通过对该场地所属企业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工艺、生产历史、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等相关资料分析及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初步确认该场地部分区域土壤存在疑似轻度污染可能性,主要污染途径为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原、辅材料的遗撒及三废排放所致。
(2)该场地可能存在的污染区域主要包括配酸站罐区、酸回收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和生产车间。潜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铅、钡、锑、锡等。
(3)本次调查经过污染识别阶段工作,确认场地土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污染。根据相关文件与导则规定,需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与采样工作,进一步确定场地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
4. 自行监测方案
4.1. 监测点位
4.1.1. 监测点位
根据《北京市重点行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和《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技术规定,每个重点区域或周边设施应该至少布设1~3个土壤采样点。采样点具体数量可根据待监测区域大小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采样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土壤监测应以监测区域内表层土壤(0.2m处)为重点采样层,开展采样工作。
本次土壤监测采用判断布点法在重点污染隐患的区域布点,根据土壤污染识别结果,判断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区域重点为配酸站罐区、酸回收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和生产车间等5处,重点在以上区域进行布点。
本次监测设置土壤监测点位11个(不含对照点),2个地下水监测井。每个采样点采集1个以上土壤表层(0.2m处)样品,具体如图4-1所示。
图4-1 采样点位图
4.1.2. 背景监测点位
根据《北京市重点行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等相关技术规定,在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工作完成后,应在企业外部区域或企业内远离各重点区域及设施处布设至少1个土壤/地下水背景监测点/监测井。背景监测点/监测井应设置在所有重点区域及设施的上游,以提供不受企业生产过程影响且可以代表土壤/地下水质量的样品。
本项目在企业西北侧厂区入口设置一个土壤对照监测点,具体位置如图4-1所示。
4.1.3. 监测频次
根据《北京市重点行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等相关技术规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土壤一般监测和地下水监测。
4.1.4. 监测项目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和《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等相关技术规范,结合地块内企业的生产活动、排污情况等资料,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土壤监测点(包括平行样)的监测项目为:pH、砷、镉、六价铬、总铬、铜、锌、铅、汞、镍、钡、锡、铝、锑;地下水监测点的监测项目为pH、耗氧量、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镍、锌、铝、钡、铍、汞、砷、铅、六价铬。
4.1.5. 监测点位及样品量统计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地块的各监测点位采样数量情况详见表 41。
表 41 监测点位情况一览表
序号 |
采样/检测位置 |
点位数量 |
检测项目 |
检测周期(天) |
检测
频次
(次/天) |
执行标准 |
土壤 |
S1 |
参照点:西北侧厂区入口 |
1(土壤表层20cm) |
pH、砷、镉、六价铬、总铬、铜、锌、铅、汞、镍、钡、锡、铝、锑 |
1 |
1 |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S2 |
6号厂房铸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3 |
4号厂房后处理车间与5号厂房后处理车间之间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4 |
5号厂房化成车间南侧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5 |
4号厂房化成车间与5号厂房化成车间之间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6 |
2号厂房东南侧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7 |
污水处理站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8 |
危废暂存间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9 |
3号厂房铅粉车间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10 |
3号厂房铸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11 |
6号厂房铅粉车间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12 |
6号厂房东南侧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地下水 |
U1 |
上游(西北侧,厂区入口处) |
1 |
pH、耗氧量、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镍、锌、铝、钡、铍、汞、砷、铅、六价铬 |
1 |
1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表2中III类标准 |
U2 |
中部(厂内,污水处理站旁) |
1 |
1 |
1 |
U3 |
下游(厂内,8号厂房旁) |
1 |
1 |
1 |
4.2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本项目土壤污染物评估首先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进行评估,对上述标准中尚未包含在内的目标污染物,总铬、锌、钡和锡指标则参考《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地下水污染物评估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
表 42检测结果评价标准一览表
类别 |
检测结果评价标准 |
地下水 |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L) |
pH(无量纲) |
6.5~8.5 |
耗氧量 |
3.0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50 |
溶解性总固体 |
1000 |
氰化物 |
0.05 |
硫酸盐 |
250 |
硝酸盐(以N计) |
20.0 |
亚硝酸盐(以N计) |
1.00 |
氨氮 |
0.50 |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
0.002 |
镉 |
0.005 |
铜 |
1.00 |
铁 |
0.3 |
锰 |
0.10 |
锌 |
1.00 |
铝 |
0.20 |
汞 |
0.001 |
砷 |
0.01 |
铅 |
0.01 |
铬(六价) |
0.05 |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2中Ⅲ类标准限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L) |
镍 |
0.02 |
钡 |
0.70 |
铍 |
0.002 |
土壤 |
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pH(无量纲) |
/ |
汞 |
38 |
砷 |
60 |
铅 |
800 |
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镉 |
65 |
铜 |
18000 |
镍 |
900 |
铝 |
/ |
铬(六价) |
5.7 |
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2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锑 |
180 |
参考《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总铬 |
2000 |
锌 |
2000 |
钡 |
2000 |
锡 |
2000 |
4.3样品采集
4.3.1 土壤样品采集
(1)土壤采样时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手套,每个土样采样时均要更换新的手套。
表层土壤样在清理,打扫完表面固体废物或者植物残存根茎后采集,有效深度为20厘米。
(2)检测重金属类等无机指标类的土样,装入8号自封袋。所有采集的土样密封后放入现场的低温保存箱中,并于24h内转移至实验室冷藏冰箱中保存。
(3)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对每个采样点拍照;采样记录人员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贴在袋口,标签上标注采样时间、地点、样品编号、监测项目、采样深度和经纬度。采样结束,需逐项检查采样记录、样袋标签和土壤样品,如有缺项和错误,及时补齐更正。土壤现场采样照片见下图。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图4-2 土壤现场采样工作照片
4.3.2 地下水样品采集
地下水样品采集分为监测井成井、监测井洗井和地下水采样这三个步骤,详细的监测井地下水采样作业流程见图4-3所示。
(1)监测井成井
监测井成井包括:钻井、下管、填砾及止水、井台构筑等步骤;监测井所采用的构筑材料不应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本次监测使用的地下水监测井已于2019年建成,本次不新建地下水井。
(2)监测井洗井
洗井分为建井后的洗井和采样前的洗井,采样人工提水洗井方式。
①监测井洗井时,人工提水速率要慢,并记录提水开始、结束时间。洗井的提水速率以不致造成浊度增加、气提作用等现场为原则,即表示提水速率应小于补注速率,洗井提水速率控制在0.1~0.5L/min。
②洗井过一段时间后量测pH、电导率及温度,并进行记录,同时观察汲出水颜色、异味及杂质。水量复合三倍井柱水体积的要求,并与洗井期间现场至少量测5次以上,最后三次应复合各项参数稳定标准如下:pH≤±0.2、温度≤±0.2℃。若已达稳定则判定洗井结束,若未达稳定则应继续洗井,直到各项参数达到稳定为止。监测井洗井完成时,量测地下水位面至井口的高度,并记录。
(3)地下水采样
①采样人员事先进行培训,穿戴必要的安全装备。采样前以干净的刷子和无磷清洁剂清洗所有的器具,用试剂水冲洗干净,并事先整理好仪器设备等。
②监测井洗井后两小时内进行地下水采集。采集前先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现场检测地下水的基本指标(包括水温、pH 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
③采样时将采样器伸入到筛管位置进行水样采集,采样器在井中的移动应力求缓缓上升或下降,以避免造成扰动,造成气提或气曝作用。
④开始采样时,记录开始采样时间。并以清洗过的采样器,取足量体积的水样装于样品瓶内,并填好样品标签。
 |
图4-3 地下水采样流程 |
本次地下水洗井和及现场采样照片见下图。
 |
 |
U1 |
U2 |
 |
U3 |
图4-4 地下水洗井和现场采样照片 |
4.4 样品分析
4.4.1 监测单位
本项目监测单位为成都华展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优质的第三方社会化检测机构。该公司已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182312050395))。公司配备有包含ICP、GC/MS、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大型进口仪器在内的各类环境检测设备200余台。环境检测工作经验人均在10年以上,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具有近三十年现场分析检测经验,业务涉及有机、无机、生物等多领域,能开展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振动、生物、土壤底质、固废的检测服务。
4.4.2 样品检测指标及分析测试方法
表4-3 土壤检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表
项目 |
检测方法及方法来源 |
使用仪器 |
检出限(mg/kg) |
名称 |
型号 |
编号 |
pH |
土壤 pH值的测定 电位法 HJ 962-2018 |
梅特勒多参数仪 |
S975 |
B510660377 |
/ |
汞 |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2013 |
原子荧光光度计 |
AFS-230E |
2152425 |
0.002 |
砷 |
0.01 |
锑 |
0.01 |
铅 |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1 |
镉 |
0.01 |
铜 |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1 |
镍 |
3 |
总铬 |
4 |
锌 |
1 |
六价铬 |
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1082-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5 |
铝(以Al2O3计) |
土壤和沉积物 11种元素测定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 974-2018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iCAP 7200 |
CHYC/01-2004 |
0.03% |
钡 |
0.02 g/kg |
锡 |
沉积物、淤泥、土壤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USEPA 3051A:2007,USEPA 6020B:2014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微波消解炉 |
7900
Mars6 |
CA-006H
CA-057F |
0.1 |
表4-4 地下水检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表
项目 |
检测方法
方法来源 |
使用仪器 |
检出限
(mg/L) |
名称 |
型号 |
编号 |
pH |
水质 pH值的测定 电极法
HJ 1147-2020 |
便携式pH计 |
pHB-4 |
600904N0019050213 |
/ |
总硬度
(以CaCO3计) |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 7477-1987 |
50 mL滴定管 |
/ |
/ |
5.0 |
氰化物 |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HJ 823-2017 |
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12)-1411063 |
0.001 |
硫酸盐 |
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84-2016 |
离子色谱仪 |
ICS-600 |
19099044 |
0.018 |
硝酸盐
(以N计) |
0.004 |
亚硝酸盐氮 |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 7493-1987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3 |
氨氮 |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25 |
挥发酚 |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825-2017 |
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03)-1301078 |
0.002 |
汞 |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 |
原子荧光光度计 |
AFS-230E |
2152425 |
0.04 µg/L |
砷 |
0.3 µg/L |
六价铬 |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7-1987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4 |
耗氧量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1.1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 5750.7-2006 |
25 mL滴定管 |
/ |
/ |
0.05 mg/L |
溶解性总固体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8.1 称量法
GB/T 5750.4-2006 |
电子天平 |
ME204 |
B509659689 |
/ |
镉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Optima8000 |
078S1501273C |
4 |
铜 |
9 |
铁 |
4.5 |
锰 |
0.5 |
镍 |
6 |
锌 |
1 |
铝 |
40 |
铍 |
0.2 |
钡 |
1 |
铅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2.5 |
4.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5.1 实验室环境要求
(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相互有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测试区域应与办公场所分离;
(2)监测过程中有废雾、废气产生的实验室和试验装置,应配置合适的排风系统;
(3)产生刺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4)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安装空调、窗帘,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潮、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空气对流,环境条件满足规定要求;
(5)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固体试剂和酸类、有机类等液体试剂应隔离存放;
(6)监测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应妥善处理,确保符合环保、健康、安全的要求。
4.5.2 实验室内环境条件的控制
(1)监测项目或监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有具体要求和限制时,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的设施;
(2)当环境条件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时,必须停止监测。一般分析实验用水电导率应小于3.0 μs/cm。特殊用水则按有关规定制备,检验合格后使用。应定期清洗盛水容器,防止容器玷污而影响实验用水的质量;
(3)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必要时按监测项目固定专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晾干、防止灰尘玷污;
(4)应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规定等级的化学试剂。取用试剂时,应遵循“量用为出、只出不进”的原则,取用后及时盖紧试剂瓶盖,分类保存,严格防止试剂被玷污。固体试剂不宜与液体试剂或试液混合贮存。经常检查试剂质量,一经发现变质、失效,应及时废弃。
4.5.3 实验室测试要求
(1)空白样:所有的目标化学物在空白样中不可检出;
(2)检测限:每一种化学物的方法检测限满足要求;
(3)替代物的回收率:每种替代物回收率满足要求;
(4)加标样回收率:每种化学物的加标样回收率满足要求;
(5)重复率:重复样间允许的相对百分比误差满足要求;
(6)实验室仪器满足相应值要求;
(7)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分析本项目大量样品的能力。
5. 监测结果及分析
5.1. 土壤监测结果及分析
土壤监测结果见表5-1。
表5-1 土壤检测结果表
采样时间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mg/kg) |
标准限值(mg/kg)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2021.07.16 |
1 |
pH(无量纲) |
7.64 |
7.16 |
7.48 |
7.21 |
8.04 |
7.48 |
/ |
2 |
汞 |
0.192 |
0.067 |
0.119 |
0.121 |
0.091 |
0.153 |
38 |
3 |
砷 |
11.0 |
8.19 |
8.67 |
9.64 |
8.58 |
9.84 |
60 |
4 |
锑 |
1.09 |
1.02 |
1.29 |
1.09 |
0.95 |
0.94 |
180 |
5 |
铅 |
47.8 |
153 |
194 |
72.1 |
37.5 |
45.0 |
800 |
6 |
镉 |
0.234 |
0.183 |
0.340 |
0.358 |
0.297 |
0.326 |
65 |
7 |
铜 |
35 |
29 |
29 |
32 |
26 |
31 |
18000 |
8 |
镍 |
33 |
33 |
31 |
34 |
29 |
34 |
900 |
9 |
总铬 |
80 |
72 |
76 |
86 |
67 |
84 |
2000 |
10 |
锌 |
104 |
102 |
106 |
104 |
85 |
94 |
2000 |
11 |
六价铬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5.7 |
12 |
钡* |
380 |
310 |
330 |
310 |
300 |
350 |
2000 |
13 |
铝*(以Al2O3计)(%) |
9.80 |
9.36 |
8.48 |
8.50 |
9.31 |
10.4 |
/ |
14 |
锡* |
1.4 |
0.8 |
0.9 |
0.8 |
0.8 |
1.1 |
2000 |
备注:“未检出”表示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 |
采样时间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mg/kg) |
标准限值(mg/kg) |
|
S7 |
S8 |
S9 |
S10 |
S11 |
S12 |
|
2021.07.16/
2021.08.18 |
1 |
pH(无量纲) |
7.40 |
7.57 |
7.55 |
8.03 |
7.71 |
7.60 |
/ |
|
2 |
汞 |
0.265 |
0.114 |
0.168 |
0.084 |
0.159 |
0.086 |
38 |
|
3 |
砷 |
8.98 |
11.6 |
9.31 |
8.60 |
9.30 |
8.72 |
60 |
|
4 |
锑 |
1.16 |
8.19 |
1.00 |
0.98 |
0.97 |
1.02 |
180 |
|
5 |
铅 |
150 |
51.8 |
54.8 |
102 |
70.5 |
90.9 |
800 |
|
6 |
镉 |
0.209 |
0.251 |
0.330 |
0.154 |
0.242 |
0.180 |
65 |
|
7 |
铜 |
29 |
32 |
29 |
23 |
35 |
30 |
18000 |
|
8 |
镍 |
27 |
36 |
34 |
31 |
31 |
34 |
900 |
|
9 |
总铬 |
80 |
68 |
83 |
57 |
89 |
78 |
2000 |
|
10 |
锌 |
90 |
88 |
91 |
74 |
113 |
90 |
2000 |
|
11 |
六价铬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5.7 |
|
12 |
钡 |
300 |
310 |
320 |
270 |
380 |
310 |
2000 |
|
13 |
铝(以Al2O3计)(%) |
9.29 |
9.35 |
9.86 |
9.15 |
10.9 |
9.28 |
/ |
|
14 |
锡 |
0.8 |
1.2 |
0.7 |
0.7 |
0.7 |
0.8 |
2000 |
|
备注:“未检出”表示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 |
|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土壤所测污染物指标汞、砷、铅、镉、铜、镍、六价铬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锑含量符合该标准表2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总铬、锌、钡、锡含量均符合《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
结果显示:各检测指标浓度值均未超出相应标准的筛选值,同时,通过与对照土壤点位的检测结果比较,地块内土壤点位的检测浓度值无明显差异。因此,地块内不存在土壤污染现象。
5.2. 地下水监测结果及分析
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5-2。
表5-2 地下水检测结果表
采样时间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mg/L) |
标准限值
(mg/L) |
西北侧厂区入口处(U1) |
厂内污水处理站旁(U2) |
厂内8号厂房旁(U3) |
2021.07.16/2021.08.18
2021.07.16 |
1 |
pH(无量纲) |
7.3 |
7.3 |
7.4 |
6.5~8.5 |
2 |
耗氧量 |
0.571 |
0.441 |
0.506 |
3.0 |
3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45 |
616 |
628 |
450 |
4 |
溶解性总固体 |
448 |
618 |
649 |
1000 |
5 |
氰化物 |
0.001L |
0.001L |
0.001L |
0.05 |
6 |
硫酸盐 |
88.3 |
172 |
147 |
250 |
7 |
硝酸盐(以N计) |
5.69 |
4.83 |
4.65 |
20.0 |
8 |
亚硝酸盐氮 |
0.003L |
0.003L |
0.032 |
1.00 |
9 |
氨氮 |
0.088 |
0.039 |
0.232 |
0.50 |
10 |
挥发酚 |
0.002L |
0.002L |
0.002L |
0.002 |
11 |
镉 |
4×10-3L |
4×10-3L |
4×10-3L |
0.005 |
12 |
铜 |
9×10-3L |
9×10-3L |
9×10-3L |
1.00 |
13 |
铁 |
4.5×10-3L |
0.0196 |
4.5×10-3L |
0.3 |
14 |
锰 |
0.0164 |
0.0122 |
3.0×10-3 |
0.10 |
15 |
镍 |
6×10-3L |
6×10-3L |
6×10-3L |
0.02 |
16 |
锌 |
4×10-3 |
1×10-3L |
9×10-3 |
1.00 |
17 |
铝 |
0.060 |
0.049 |
0.046 |
0.20 |
18 |
铍 |
2×10-4L |
2×10-4L |
2×10-4L |
0.002 |
19 |
钡 |
0.047 |
0.070 |
0.046 |
0.70 |
20 |
汞 |
4×10-5 |
4×10-5L |
4×10-5L |
0.001 |
21 |
砷 |
3×10-4L |
3×10-4L |
3×10-4L |
0.01 |
22 |
铅 |
2.5×10-3L |
2.5×10-3L |
2.5×10-3L |
0.01 |
23 |
六价铬 |
0.004L |
0.004L |
0.004L |
0.05 |
备注:“L”表示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 |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地下水所测指标耗氧量、总硬度(U1)、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锌、铝、汞、砷、铅、六价铬浓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镍、铍、钡浓度值均符合该标准表2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总硬度(U2、U3)浓度值超过该标准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
超标分析:控制点位U2、U3总硬度指标均超标,总硬度非本项目特征污染物,判断总硬度指标超标受区域地下水质的影响。除总硬度外其余各检测指标浓度值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因此,地块内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
6. 主要措施与建议
(1)企业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建立档案。针对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总体上,企业应在日常监管、定期巡视检查、重点设施设备自动检测及渗漏检测等方面进行改善。
(2)后期在隐患排查、环境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土壤存在污染迹象的,应当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土壤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
(3)企业应完善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危化品储存泄露事故防范和物料运输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7. 结论
根据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和三废产生及处置情况,判断土壤污染重点区域和设施有配酸站罐区、酸回收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和生产车间,可能的土壤污染因子包括:酸碱、铅、钡、锑、锡等。
本次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设12个土壤采样点位(含1个对照点位),采集20cm表层土壤样品;设3个地下水采样点位(含1个对照点位)。分析指标包括酸碱和重金属。土壤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土壤所测污染物指标汞、砷、铅、镉、铜、镍、六价铬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锑含量符合该标准表2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总铬、锌、钡、锡含量均符合《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
地下水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地下水所测指标耗氧量、总硬度(U1)、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锌、铝、汞、砷、铅、六价铬浓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镍、铍、钡浓度值均符合该标准表2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总硬度(U2、U3)浓度值超过该标准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超标分析:控制点位U2、U3总硬度指标均超标,总硬度非本项目特征污染物,判断总硬度指标超标受区域地下水质的影响。除总硬度外其余各检测指标浓度值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因此,地块内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
针对以上检测结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面防渗、危化品储存泄露事故防范和物料运输泄漏事故防范措施。(2)加强日常监管和检查。
综上所述,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未发生污染现象。
8. 附图附件
附图
附图1 公司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3 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4 水文地质图
附图5 检测点位图
附图6 现场采样照片
附件
附件1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8〕446号)
附件2 现场采样记录
附件3 洗井记录
附件4 样品流转单
附件5 土壤和地下水检测报告
图1 公司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3 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4 水文地质图
附图5 检测点位图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
 |
 |
U1 |
U2 |
 |
U3 |
地下水洗井和现场采样照片 |
附图6 现场采样照片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报告
委托单位: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成都华展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九月
前言
2016年5月,国务院于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需严控工矿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州)根据重点企业分布、规模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土壤进行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阳街道宏业大道南段977号(东经E103°41'24.72",北纬N30°35'45.24"),厂区占地面积108亩。公司为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汽车起动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年设计产能200万千伏安时。公司位于崇州经济开发区内,在园区基本建成前,区域多为农田和空地。2012年通过崇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公司进驻后从事蓄电池生产,运营至今无其他企业入驻。公司周边主要为工业企业,北侧为成都环亚粘合剂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阳光塑胶;西侧为环驰建材公司;东侧为四川梦卡丹纺织有限公司和四川荣联电子科技公司;南侧为空地。
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8〕446号)文件要求,公司启动了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2021年5月,公司编制了《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并报成都市崇州生态环境局备案,并于2021年7月按照监测方案开展了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编制完成了《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报告》。
本报告包括公司概况、土壤和水文地质资料、污染识别及检测项目选取原因、自行监测方案、监测结果及分析、主要措施与建议、结论及附图附件等七个主要内容。
1 公司概况
1.1. 公司简介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阳街道宏业大道南段977号(东经103°41'24.72″,北纬30°35'45.24")厂区占地面积108亩。公司为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汽车起动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年设计产能200万千伏安时。公司地理位置见图11。
图 11 公司地理位置图
1.2. 外环境关系
公司周边以家具厂为主,北侧为成都环亚粘合剂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阳光塑胶;西侧为环驰建材公司;东侧为四川梦卡丹纺织有限公司和四川荣联电子科技公司;南侧为空地。公司外环境见图1-2。
图 12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地块及周边现状示意图
1.3. 总平面布置
厂区分区明确、布置紧凑。公司办公设施(办公用房)布置在厂区的东北角,位于厂区侧上风向,邻厂区东北厂界;蓄电池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中部;与生产线配套的锅炉房、纯水制备、废酸回收及配制、空压机、配电房等公辅设施均紧邻蓄电池生产车间布置;原辅料库房或布置在车间内,或紧邻生产车间布置;废气处理设施均位于厂区中部的蓄电池生产车间旁,生产废水处理站位于厂区下风向的南侧,且位于总排口一侧,便于废水收集排放。厂区平面布置见图 13。
图 13厂区平面布置图
1.4. 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企业现主要产品为各型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目前拥有蓄电池生产线2条,设计生产能力200万KVAh/年。企业各产品原辅料详见下表:
表 11 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年需用量 |
用途 |
备注 |
1 |
铅锑合金 |
吨 |
0.3159万 |
用于装配和铅零件 |
外购 |
2 |
电解铅(99.994%) |
吨 |
2.1093万 |
用于制铅粉和合金 |
外购 |
3 |
工业硫酸(94%) |
吨 |
1.2272万 |
用于配制电解液 |
外购 |
4 |
合金材料 |
锡 |
吨 |
45 |
用于配制合金 |
外购 |
5 |
钙铝合金 |
吨 |
7 |
6 |
添加剂(丙纶纤维、硫酸钡、复合材料) |
吨 |
450 |
作合膏辅料 |
外购 |
7 |
塑料隔板 |
套 |
185万 |
PE(聚乙烯塑料) |
外购 |
8 |
塑料槽、盖、卡边网 |
套 |
185万 |
PP(聚丙烯塑料) |
外购 |
9 |
包装材料 |
套 |
185万 |
纸箱等 |
外购 |
10 |
乙炔 |
瓶 |
10 |
用于熔焊极柱,日常储存1瓶,3kg/瓶 |
外购 |
11 |
氧气 |
瓶 |
1750 |
用于熔焊极柱,日常储存12 瓶,3kg/瓶 |
外购 |
12 |
液碱(35%) |
吨 |
60 |
污水处理 |
外购 |
13 |
絮凝剂 |
吨 |
1.5 |
污水处理 |
外购 |
1.5. 生产工艺
企业为汽车起动用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其生产过程主要由极板生产和电池组装两大部分组成。极板生产包括:板栅制造(合金配制、制带拉网),铅粉制造(切粒、球磨)、生极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等工序过程;电池组装包括:电池装配(包片、包隔板配组、焊接、装槽封盖),内化成(注酸、充放电),后处理(倒酸、注酸、封小盖、外壳清洗、检测、打码、包装)等工序过程。
(一)极板生产
1、板栅制造(合金配制、制带拉网)
外购的电解铅锭,加入合金锅(天然气燃烧间接加热),同时加入合金元素材料(根据正负极板不同合金配比的要求,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合金材料,正、负极板加入不同含量的钙铝合金及少量锡,均不含镉),经熔融(控制温度约500℃以下)配制成制正负极板用的合金铅锭。然后经制带线熔铅锅熔化(天然气燃烧间接加热,控制温度约500℃以下)后,通过制带线制成一定规格的正负极铅带,少量边角料返回重新熔化制带。熔铅加热温度500℃以下,铅的熔点为327.5℃,沸点为1740℃,熔铅制带工序铅烟的产生量不大,熔铅设备均为密闭负压操作,熔铅制带过程中产生的少量铅烟均配备有收集净化处理设施。铅带经拉网线,采用冷冲的方式,边冲边拉,制成网带,产生的少量边角料返回到合金配制再次使用。
板栅在蓄电池内有双重用途,一是支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是铅),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二是起导电作用,传导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活性物质上。
2、铅粉制造(切粒、球磨)
外购电解铅锭(纯度99.994%)在切粒机中切成铅粒,铅粒经密闭管道输送系统进入球磨机内磨成铅粉(同时通过摩擦升温,大部分铅氧化成氧化铅,球磨机温度通过控制加料量、进风量来调节,筒体温度通过夹套风控制),再由密闭风送分离(旋风分离器)系统进入铅粉仓,供和膏工序使用。铅粉制造生产及物料输送过程为密闭化、自动化、连续生产,并配备有熔铅铅烟、球磨及铅粉输送分离储存系统铅尘的密闭负压收集净化处理设施。
铅粉主要用于制造铅膏,然后涂抹于极板网带表面,作为电极板的表面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是铅)。
3、生极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
生产出的铅粉经自动计量后加入自动和膏机内,按配方加入46%硫酸、纯水以及复合辅料、纤维等少量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增加极板的强度和孔率),经混合搅拌而成膏状物质即铅膏(正极合膏中加入硫酸、纤维,负极合膏中加入硫酸、复合辅料、纤维),铅膏暂存于铅膏斗内,供涂片用。将待涂膏的网带、铅膏输送到涂膏机,将铅膏涂在网带上(同时贴纸并分切),涂片后的湿生极板进入表面干燥装置(天然气燃烧加热空气)干燥,然后进入固化室进行固化(用锅炉房来的蒸汽直接加热,温度约70°℃,湿度约100%,固化后的生极板湿度逐渐下降进行热风干燥,温度约70℃,干燥时间1~2天)。通过固化可以使游离铅进一步氧化和铅膏发生重结晶,让铅膏牢固地粘在板栅上,固化干燥后的生极板经后续内化成后即成为熟极板。
项目和膏机采用微电脑控制,自动流水化生产。铅粉、水、酸的计量自动控制显示,且配有风冷冷却系统,可有效的控制铅膏和制过程中的温度。和膏整个过程在全封闭自动和膏机内进行,产生的少量铅尘通过湿式除尘器处理。
涂片均在自动涂片流水线上进行。固化室为温、湿度自动控制。
干燥产生的燃气烟气经排气筒屋顶排放,涂片工序产生的少量散落铅膏收集后返回本工序生产线。
(二)电池组装
电池组装包括:电池装配(包片、焊接、装槽封盖),内化成(注酸、充电),后处理(倒酸、注酸、封小盖、外壳清洗、检测、打码、包装)等工序过程。
1、电池装配(包片、焊接、装槽封盖)
用塑料隔板包封正负极板,防止正负极板短路,再将负极板和正极板按正确的顺序和数量进行配组。然后将电池极板装在铸焊机上,用铸焊机自动焊接方式,将正负极板焊接到─起构成极群,并自动形成汇流排和极柱。
焊接后的电池极群经检测后装入电池槽内,用卡边网充填电池与槽体间隙,形成紧装配。经短路检查后由自动穿壁焊机穿壁焊,把6个单体(2V)串连成12V的电池。经焊点检查后进行大盖(电池槽盖)热封、再用氧气-乙炔或天然气把极柱熔焊后形成电池(其中有的电池采用扁极柱时,需先用合金铅锭经铅零件熔炉熔铸成直角极柱零件,然后与电池上的极柱熔焊成扁极柱,极柱熔焊和铅零件熔铸均配有铅烟收集净化装置)。热封是将电池槽口和槽盖(PP塑料)的底部用电热板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呈软化状态,然后将完整的槽盖加压热合在一起,使其密封成一个整体。
包片采用下抽风设计,且处于微负压状态,过程产生的少量含铅粉渣,通过铅尘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铸焊机装架采用下抽风设计,并且处于微负压状态,产生的少量含铅粉尘,通过铅尘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焊接主要产生焊接铅烟,配置有密封罩,使整个焊接岗位处于负压状态,产生的少量铅烟通过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包片等工序产生的少量含铅废料,以及含铅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回收含铅粉尘、泥渣等,可返回生产中再利用或外售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再利用。
2、内化成(注酸、充电)
本企业采用先进的内化成工艺(即在装好的蓄电池内用由硫酸和纯水配制成的电解液,经灌酸机注入蓄电池内进行化成)取代传统的外化成(即极板先在化成槽内化成后再水洗、干燥后装配封装)工艺。电池化成即用灌酸机将10%稀硫酸通过电池上的加酸孔加入到电池中,然后在水槽中用充电机对电池充电处理,使生极板变成熟极极。水槽中的水在充电过程中起冷却降温作用,本企业水槽配置有密封罩,使整个化成工序处于负压状态,化成时产生的酸雾通过全密闭酸雾收集净化装置处理。
充电反应:2PbSO
4+2H
20=Pb(负极)+Pb0
2(正极)+2H
2S0
4
后处理(倒酸、注酸、封小盖、外壳清洗干燥、检测、打码、包装)
电池充电完成后,先倒出电池内的稀酸(返回酸回收房处理后再利用),再向蓄电池内加注38%的硫酸,然后调整好电池内酸的液面,将酸加注口加小盖热封,而形成免维护电池(即电池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不需维护)。电池再经气密性检测合格后,用水清洗电池外壳(洗去可能粘附的少量酸液)并经压缩空气吹干,然后对电池再进行瞬间大电流放电检测及其它电气性能检测合格后,最后对电池进行编号打码,用纸箱包装后入库。
本企业设有化验室,主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分析。如对铅合金等的含量分析,铅粉氧化度、视比重的测定和分析,硫酸的检测,电池的电气性能测试等,以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为了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含铅废物暂存库房将单独设置并密闭储存。
图1-4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1.6. 污染治理措施
1.6.1. 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
公司的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烟、铅尘、硫酸雾、天然气燃烧烟气等。
合金配制锅铅烟通过1套布袋过滤+水喷淋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制带、铸焊铅烟、铅零件熔铸通过5套HKE型高效铅烟净化器(内含旋风+水喷淋+2段吸附(多面空心球+活性炭)等多段处理)处理后外排;球磨铅尘通过6套脉冲布袋+滤筒过滤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和膏铅尘通过8套三级水喷淋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包隔板、铸焊铅尘通过4套旋风+脉冲布袋+水喷淋净化装置处理后外排;化成酸雾通过8套全密闭酸雾收集净化装置(填料吸附+碱液喷淋)处理;锅炉烟气经2个10m高排气筒排放,熔铅炉烟气经铅烟排气筒排放。
1.6.2. 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
公司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和初期雨水。公司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分别收集处理达标后经厂区废水总排口外排入工业区污水管网,初期雨水经厂区雨水收集管沟收集后引入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外排,后期雨水经厂区雨水总排口排入工业区雨水管网。
厂区内建有一个生产废水处理站,专用于处理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单独另行收集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00m
3/h。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铅及其化合物(铅、氧化铅、硫酸铅)、硫酸(或SO
42-)等,根据公司废水水质特征及公司废水排放去向,公司生产废水处理站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即“预沉淀+中和+混凝反应+斜板沉淀+膜过滤”处理工艺),利用高效沉淀分离技术及自控技术,再加深度处理,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即废水先经预沉淀处理后,在pH=8.5~9.0的条件下,使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生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硫酸(或SO
42-)生成硫酸钙沉淀,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经过絮凝、沉淀、分离处理后,再进一步进行膜过滤深度处理,处理后清水一部分达标排放,另一部分作为中水回用于生产回用水点。
1.6.3. 固废
公司的固废主要为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纯水制备泥渣、含铅废边角料、铅粉渣、回收铅粉渣、泥渣、废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装置泥渣、酸回收过滤废渣、废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其中生活垃圾与纯水制备泥渣作为一般固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废包装材料外售废品收购站;含铅废边角料、铅粉渣、回收铅粉渣、泥渣、废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装置泥渣、酸回收过滤废渣、废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作为危险废物交由安徽天畅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回收处置。
2. 土壤和水文地质资料
2.1. 气候气象
崇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度垂直分带明显,区内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0ºC。一月均温5ºC;七月均温25ºC;夏天气温最高可达35ºC左右;冬天一般在0ºC以下;区内年降雨量1300mm左右,多集中在6~9月。
2.2. 地质地貌
崇州市地处龙门山中南段的邛崃山东坡与川西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为半山半坝。邛崃山脉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将全市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北部为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高中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8.4%,中西部地区为丘陵,低山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7%,东南部为平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9%。全市地面平均标高540m,从东南至西北海拔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市域最高峰火烧营海拔3868m;丘陵平坝地区平均海拔560m,最低点三江蒙渡海拔为485m,最大相对高度差达2368m。
崇州市东南为在新生代坳陷——成都坳陷发育起来的平原——成都平原的一部分,是由冰水堆积扇平原、河流冲击漫滩、一级阶地和冲洪积扇及冰水——冰碛台地组成,属于新华夏系构造。平原形成始于白垩系末期,第四纪时经历多次冰期活动和近代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组成复杂,其主体为冰碛——冰水堆积物。西北部山地属于龙门山褶断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褶皱强烈,岩层陡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大断裂有神仙桥断裂,二王庙断裂、懒板凳——白石飞来峰断裂、映秀断裂等,每一断裂又有若千断裂(正断裂、横断裂、逆掩断裂等)构成,示出盆边山地构造的特征。区域地震烈度为VII度。
2.3. 水文特征
(1)地表水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崇州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
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崇州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2)地下水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土中,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5.20-6.0m(水位高程524.98-528.29m)。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沟渠及河床排泄。地下水位年最大变化幅度达1.0-3.0m。场地内卵石层是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属强透水层。区内地下水属低矿化度、弱碱性重碳酸钙型水。根据场地水文地质图可判断,场地内地下水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图3-1 区域地下水流
3. 污染识别及检测项目选取原因
3.1. 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有硫酸、电解铅、铅锑合金、硫酸钡、丙纶纤维、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乙炔、液碱、絮凝剂等。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本场地重点关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铅、钡、锑、锡等,重点区域或设施图见图4-1。
表 41 重点区域潜在污染物汇总表
序号 |
重点区域或设施 |
可能污染因子 |
1 |
配酸站罐区 |
酸碱 |
2 |
酸回收池 |
酸碱、铅、钡、锑、锡 |
3 |
污水处理站 |
酸碱、铅、钡、锑、锡 |
4 |
危废暂存间 |
酸碱、铅 |
5 |
生产车间 |
酸碱、铅、钡、锑、锡 |
3.1.1. 配酸站罐区
2座配酸站共计10个罐体,在长期的配酸和管道输送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
3.1.2. 酸回收池
2座酸回收房共计2个地下酸回收池体,在长期的酸回收过程中,若地下池体破损泄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钡、锑、锡。
3.1.3. 污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站处理的生产废水含酸和重金属,在长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若地下池体破损泄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钡、锑、锡。
3.1.4. 危废暂存间
危废间内储存的危废主要是污水处理站的含铅污泥,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若防渗层破损发生跑冒滴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
 |
 |
危废暂存间 |
3.1.5. 生产车间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跑冒滴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碱、铅、钡、锑、锡。
 |
 |
生产车间 |
3.2. 污染迁移途径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工作分析,本场地土壤若存在土壤污染物,其污染途径包括为:
(1)污染物垂直向下迁移:落地的污染物在外部降雨或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注移,在迁移过程中吸附在士壤介质表面或溶解于降水进而影响土壤。
(2)污染物水平迁移:落地污染物随雨水、风力等的水平迁移扩散。随雨水等地表经流扩散主要和场地地形有关,从场地势高部分向地势低处扩散。
(3)污染物地下迁移:污染物渗透进入地下,随地下水径流向下游江移,影响土壤。
3.3. 污染识别小结
通过现场路勘、人员访谈和相关资料分析,得出该场地污染识别结论如下:
(1)通过对该场地所属企业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工艺、生产历史、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等相关资料分析及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初步确认该场地部分区域土壤存在疑似轻度污染可能性,主要污染途径为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原、辅材料的遗撒及三废排放所致。
(2)该场地可能存在的污染区域主要包括配酸站罐区、酸回收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和生产车间。潜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铅、钡、锑、锡等。
(3)本次调查经过污染识别阶段工作,确认场地土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污染。根据相关文件与导则规定,需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与采样工作,进一步确定场地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
4. 自行监测方案
4.1. 监测点位
4.1.1. 监测点位
根据《北京市重点行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和《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技术规定,每个重点区域或周边设施应该至少布设1~3个土壤采样点。采样点具体数量可根据待监测区域大小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采样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土壤监测应以监测区域内表层土壤(0.2m处)为重点采样层,开展采样工作。
本次土壤监测采用判断布点法在重点污染隐患的区域布点,根据土壤污染识别结果,判断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区域重点为配酸站罐区、酸回收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和生产车间等5处,重点在以上区域进行布点。
本次监测设置土壤监测点位11个(不含对照点),2个地下水监测井。每个采样点采集1个以上土壤表层(0.2m处)样品,具体如图4-1所示。
图4-1 采样点位图
4.1.2. 背景监测点位
根据《北京市重点行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等相关技术规定,在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工作完成后,应在企业外部区域或企业内远离各重点区域及设施处布设至少1个土壤/地下水背景监测点/监测井。背景监测点/监测井应设置在所有重点区域及设施的上游,以提供不受企业生产过程影响且可以代表土壤/地下水质量的样品。
本项目在企业西北侧厂区入口设置一个土壤对照监测点,具体位置如图4-1所示。
4.1.3. 监测频次
根据《北京市重点行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等相关技术规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土壤一般监测和地下水监测。
4.1.4. 监测项目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和《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等相关技术规范,结合地块内企业的生产活动、排污情况等资料,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土壤监测点(包括平行样)的监测项目为:pH、砷、镉、六价铬、总铬、铜、锌、铅、汞、镍、钡、锡、铝、锑;地下水监测点的监测项目为pH、耗氧量、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镍、锌、铝、钡、铍、汞、砷、铅、六价铬。
4.1.5. 监测点位及样品量统计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地块的各监测点位采样数量情况详见表 41。
表 41 监测点位情况一览表
序号 |
采样/检测位置 |
点位数量 |
检测项目 |
检测周期(天) |
检测
频次
(次/天) |
执行标准 |
土壤 |
S1 |
参照点:西北侧厂区入口 |
1(土壤表层20cm) |
pH、砷、镉、六价铬、总铬、铜、锌、铅、汞、镍、钡、锡、铝、锑 |
1 |
1 |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S2 |
6号厂房铸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3 |
4号厂房后处理车间与5号厂房后处理车间之间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4 |
5号厂房化成车间南侧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5 |
4号厂房化成车间与5号厂房化成车间之间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6 |
2号厂房东南侧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7 |
污水处理站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8 |
危废暂存间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9 |
3号厂房铅粉车间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10 |
3号厂房铸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11 |
6号厂房铅粉车间旁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S12 |
6号厂房东南侧 |
1(土壤表层20cm) |
1 |
1 |
地下水 |
U1 |
上游(西北侧,厂区入口处) |
1 |
pH、耗氧量、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镍、锌、铝、钡、铍、汞、砷、铅、六价铬 |
1 |
1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表2中III类标准 |
U2 |
中部(厂内,污水处理站旁) |
1 |
1 |
1 |
U3 |
下游(厂内,8号厂房旁) |
1 |
1 |
1 |
4.2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本项目土壤污染物评估首先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进行评估,对上述标准中尚未包含在内的目标污染物,总铬、锌、钡和锡指标则参考《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地下水污染物评估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
表 42检测结果评价标准一览表
类别 |
检测结果评价标准 |
地下水 |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L) |
pH(无量纲) |
6.5~8.5 |
耗氧量 |
3.0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50 |
溶解性总固体 |
1000 |
氰化物 |
0.05 |
硫酸盐 |
250 |
硝酸盐(以N计) |
20.0 |
亚硝酸盐(以N计) |
1.00 |
氨氮 |
0.50 |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
0.002 |
镉 |
0.005 |
铜 |
1.00 |
铁 |
0.3 |
锰 |
0.10 |
锌 |
1.00 |
铝 |
0.20 |
汞 |
0.001 |
砷 |
0.01 |
铅 |
0.01 |
铬(六价) |
0.05 |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2中Ⅲ类标准限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L) |
镍 |
0.02 |
钡 |
0.70 |
铍 |
0.002 |
土壤 |
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pH(无量纲) |
/ |
汞 |
38 |
砷 |
60 |
铅 |
800 |
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镉 |
65 |
铜 |
18000 |
镍 |
900 |
铝 |
/ |
铬(六价) |
5.7 |
参考《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2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锑 |
180 |
参考《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 |
项目 |
标准限值(mg/kg) |
总铬 |
2000 |
锌 |
2000 |
钡 |
2000 |
锡 |
2000 |
4.3样品采集
4.3.1 土壤样品采集
(1)土壤采样时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手套,每个土样采样时均要更换新的手套。
表层土壤样在清理,打扫完表面固体废物或者植物残存根茎后采集,有效深度为20厘米。
(2)检测重金属类等无机指标类的土样,装入8号自封袋。所有采集的土样密封后放入现场的低温保存箱中,并于24h内转移至实验室冷藏冰箱中保存。
(3)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对每个采样点拍照;采样记录人员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贴在袋口,标签上标注采样时间、地点、样品编号、监测项目、采样深度和经纬度。采样结束,需逐项检查采样记录、样袋标签和土壤样品,如有缺项和错误,及时补齐更正。土壤现场采样照片见下图。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图4-2 土壤现场采样工作照片
4.3.2 地下水样品采集
地下水样品采集分为监测井成井、监测井洗井和地下水采样这三个步骤,详细的监测井地下水采样作业流程见图4-3所示。
(1)监测井成井
监测井成井包括:钻井、下管、填砾及止水、井台构筑等步骤;监测井所采用的构筑材料不应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本次监测使用的地下水监测井已于2019年建成,本次不新建地下水井。
(2)监测井洗井
洗井分为建井后的洗井和采样前的洗井,采样人工提水洗井方式。
①监测井洗井时,人工提水速率要慢,并记录提水开始、结束时间。洗井的提水速率以不致造成浊度增加、气提作用等现场为原则,即表示提水速率应小于补注速率,洗井提水速率控制在0.1~0.5L/min。
②洗井过一段时间后量测pH、电导率及温度,并进行记录,同时观察汲出水颜色、异味及杂质。水量复合三倍井柱水体积的要求,并与洗井期间现场至少量测5次以上,最后三次应复合各项参数稳定标准如下:pH≤±0.2、温度≤±0.2℃。若已达稳定则判定洗井结束,若未达稳定则应继续洗井,直到各项参数达到稳定为止。监测井洗井完成时,量测地下水位面至井口的高度,并记录。
(3)地下水采样
①采样人员事先进行培训,穿戴必要的安全装备。采样前以干净的刷子和无磷清洁剂清洗所有的器具,用试剂水冲洗干净,并事先整理好仪器设备等。
②监测井洗井后两小时内进行地下水采集。采集前先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现场检测地下水的基本指标(包括水温、pH 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
③采样时将采样器伸入到筛管位置进行水样采集,采样器在井中的移动应力求缓缓上升或下降,以避免造成扰动,造成气提或气曝作用。
④开始采样时,记录开始采样时间。并以清洗过的采样器,取足量体积的水样装于样品瓶内,并填好样品标签。
 |
图4-3 地下水采样流程 |
本次地下水洗井和及现场采样照片见下图。
 |
 |
U1 |
U2 |
 |
U3 |
图4-4 地下水洗井和现场采样照片 |
4.4 样品分析
4.4.1 监测单位
本项目监测单位为成都华展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优质的第三方社会化检测机构。该公司已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182312050395))。公司配备有包含ICP、GC/MS、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大型进口仪器在内的各类环境检测设备200余台。环境检测工作经验人均在10年以上,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具有近三十年现场分析检测经验,业务涉及有机、无机、生物等多领域,能开展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振动、生物、土壤底质、固废的检测服务。
4.4.2 样品检测指标及分析测试方法
表4-3 土壤检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表
项目 |
检测方法及方法来源 |
使用仪器 |
检出限(mg/kg) |
名称 |
型号 |
编号 |
pH |
土壤 pH值的测定 电位法 HJ 962-2018 |
梅特勒多参数仪 |
S975 |
B510660377 |
/ |
汞 |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2013 |
原子荧光光度计 |
AFS-230E |
2152425 |
0.002 |
砷 |
0.01 |
锑 |
0.01 |
铅 |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1 |
镉 |
0.01 |
铜 |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1 |
镍 |
3 |
总铬 |
4 |
锌 |
1 |
六价铬 |
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1082-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5 |
铝(以Al2O3计) |
土壤和沉积物 11种元素测定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 974-2018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iCAP 7200 |
CHYC/01-2004 |
0.03% |
钡 |
0.02 g/kg |
锡 |
沉积物、淤泥、土壤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USEPA 3051A:2007,USEPA 6020B:2014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微波消解炉 |
7900
Mars6 |
CA-006H
CA-057F |
0.1 |
表4-4 地下水检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表
项目 |
检测方法
方法来源 |
使用仪器 |
检出限
(mg/L) |
名称 |
型号 |
编号 |
pH |
水质 pH值的测定 电极法
HJ 1147-2020 |
便携式pH计 |
pHB-4 |
600904N0019050213 |
/ |
总硬度
(以CaCO3计) |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 7477-1987 |
50 mL滴定管 |
/ |
/ |
5.0 |
氰化物 |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HJ 823-2017 |
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12)-1411063 |
0.001 |
硫酸盐 |
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84-2016 |
离子色谱仪 |
ICS-600 |
19099044 |
0.018 |
硝酸盐
(以N计) |
0.004 |
亚硝酸盐氮 |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 7493-1987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3 |
氨氮 |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25 |
挥发酚 |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825-2017 |
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03)-1301078 |
0.002 |
汞 |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 |
原子荧光光度计 |
AFS-230E |
2152425 |
0.04 µg/L |
砷 |
0.3 µg/L |
六价铬 |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7-1987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4 |
耗氧量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1.1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 5750.7-2006 |
25 mL滴定管 |
/ |
/ |
0.05 mg/L |
溶解性总固体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8.1 称量法
GB/T 5750.4-2006 |
电子天平 |
ME204 |
B509659689 |
/ |
镉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Optima8000 |
078S1501273C |
4 |
铜 |
9 |
铁 |
4.5 |
锰 |
0.5 |
镍 |
6 |
锌 |
1 |
铝 |
40 |
铍 |
0.2 |
钡 |
1 |
铅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2.5 |
4.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5.1 实验室环境要求
(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相互有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测试区域应与办公场所分离;
(2)监测过程中有废雾、废气产生的实验室和试验装置,应配置合适的排风系统;
(3)产生刺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4)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安装空调、窗帘,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潮、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空气对流,环境条件满足规定要求;
(5)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固体试剂和酸类、有机类等液体试剂应隔离存放;
(6)监测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应妥善处理,确保符合环保、健康、安全的要求。
4.5.2 实验室内环境条件的控制
(1)监测项目或监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有具体要求和限制时,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的设施;
(2)当环境条件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时,必须停止监测。一般分析实验用水电导率应小于3.0 μs/cm。特殊用水则按有关规定制备,检验合格后使用。应定期清洗盛水容器,防止容器玷污而影响实验用水的质量;
(3)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必要时按监测项目固定专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晾干、防止灰尘玷污;
(4)应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规定等级的化学试剂。取用试剂时,应遵循“量用为出、只出不进”的原则,取用后及时盖紧试剂瓶盖,分类保存,严格防止试剂被玷污。固体试剂不宜与液体试剂或试液混合贮存。经常检查试剂质量,一经发现变质、失效,应及时废弃。
4.5.3 实验室测试要求
(1)空白样:所有的目标化学物在空白样中不可检出;
(2)检测限:每一种化学物的方法检测限满足要求;
(3)替代物的回收率:每种替代物回收率满足要求;
(4)加标样回收率:每种化学物的加标样回收率满足要求;
(5)重复率:重复样间允许的相对百分比误差满足要求;
(6)实验室仪器满足相应值要求;
(7)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分析本项目大量样品的能力。
5. 监测结果及分析
5.1. 土壤监测结果及分析
土壤监测结果见表5-1。
表5-1 土壤检测结果表
采样时间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mg/kg) |
标准限值(mg/kg)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2021.07.16 |
1 |
pH(无量纲) |
7.64 |
7.16 |
7.48 |
7.21 |
8.04 |
7.48 |
/ |
2 |
汞 |
0.192 |
0.067 |
0.119 |
0.121 |
0.091 |
0.153 |
38 |
3 |
砷 |
11.0 |
8.19 |
8.67 |
9.64 |
8.58 |
9.84 |
60 |
4 |
锑 |
1.09 |
1.02 |
1.29 |
1.09 |
0.95 |
0.94 |
180 |
5 |
铅 |
47.8 |
153 |
194 |
72.1 |
37.5 |
45.0 |
800 |
6 |
镉 |
0.234 |
0.183 |
0.340 |
0.358 |
0.297 |
0.326 |
65 |
7 |
铜 |
35 |
29 |
29 |
32 |
26 |
31 |
18000 |
8 |
镍 |
33 |
33 |
31 |
34 |
29 |
34 |
900 |
9 |
总铬 |
80 |
72 |
76 |
86 |
67 |
84 |
2000 |
10 |
锌 |
104 |
102 |
106 |
104 |
85 |
94 |
2000 |
11 |
六价铬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5.7 |
12 |
钡* |
380 |
310 |
330 |
310 |
300 |
350 |
2000 |
13 |
铝*(以Al2O3计)(%) |
9.80 |
9.36 |
8.48 |
8.50 |
9.31 |
10.4 |
/ |
14 |
锡* |
1.4 |
0.8 |
0.9 |
0.8 |
0.8 |
1.1 |
2000 |
备注:“未检出”表示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 |
采样时间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mg/kg) |
标准限值(mg/kg) |
|
S7 |
S8 |
S9 |
S10 |
S11 |
S12 |
|
2021.07.16/
2021.08.18 |
1 |
pH(无量纲) |
7.40 |
7.57 |
7.55 |
8.03 |
7.71 |
7.60 |
/ |
|
2 |
汞 |
0.265 |
0.114 |
0.168 |
0.084 |
0.159 |
0.086 |
38 |
|
3 |
砷 |
8.98 |
11.6 |
9.31 |
8.60 |
9.30 |
8.72 |
60 |
|
4 |
锑 |
1.16 |
8.19 |
1.00 |
0.98 |
0.97 |
1.02 |
180 |
|
5 |
铅 |
150 |
51.8 |
54.8 |
102 |
70.5 |
90.9 |
800 |
|
6 |
镉 |
0.209 |
0.251 |
0.330 |
0.154 |
0.242 |
0.180 |
65 |
|
7 |
铜 |
29 |
32 |
29 |
23 |
35 |
30 |
18000 |
|
8 |
镍 |
27 |
36 |
34 |
31 |
31 |
34 |
900 |
|
9 |
总铬 |
80 |
68 |
83 |
57 |
89 |
78 |
2000 |
|
10 |
锌 |
90 |
88 |
91 |
74 |
113 |
90 |
2000 |
|
11 |
六价铬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5.7 |
|
12 |
钡 |
300 |
310 |
320 |
270 |
380 |
310 |
2000 |
|
13 |
铝(以Al2O3计)(%) |
9.29 |
9.35 |
9.86 |
9.15 |
10.9 |
9.28 |
/ |
|
14 |
锡 |
0.8 |
1.2 |
0.7 |
0.7 |
0.7 |
0.8 |
2000 |
|
备注:“未检出”表示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 |
|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土壤所测污染物指标汞、砷、铅、镉、铜、镍、六价铬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锑含量符合该标准表2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总铬、锌、钡、锡含量均符合《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
结果显示:各检测指标浓度值均未超出相应标准的筛选值,同时,通过与对照土壤点位的检测结果比较,地块内土壤点位的检测浓度值无明显差异。因此,地块内不存在土壤污染现象。
5.2. 地下水监测结果及分析
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5-2。
表5-2 地下水检测结果表
采样时间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mg/L) |
标准限值
(mg/L) |
西北侧厂区入口处(U1) |
厂内污水处理站旁(U2) |
厂内8号厂房旁(U3) |
2021.07.16/2021.08.18
2021.07.16 |
1 |
pH(无量纲) |
7.3 |
7.3 |
7.4 |
6.5~8.5 |
2 |
耗氧量 |
0.571 |
0.441 |
0.506 |
3.0 |
3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45 |
616 |
628 |
450 |
4 |
溶解性总固体 |
448 |
618 |
649 |
1000 |
5 |
氰化物 |
0.001L |
0.001L |
0.001L |
0.05 |
6 |
硫酸盐 |
88.3 |
172 |
147 |
250 |
7 |
硝酸盐(以N计) |
5.69 |
4.83 |
4.65 |
20.0 |
8 |
亚硝酸盐氮 |
0.003L |
0.003L |
0.032 |
1.00 |
9 |
氨氮 |
0.088 |
0.039 |
0.232 |
0.50 |
10 |
挥发酚 |
0.002L |
0.002L |
0.002L |
0.002 |
11 |
镉 |
4×10-3L |
4×10-3L |
4×10-3L |
0.005 |
12 |
铜 |
9×10-3L |
9×10-3L |
9×10-3L |
1.00 |
13 |
铁 |
4.5×10-3L |
0.0196 |
4.5×10-3L |
0.3 |
14 |
锰 |
0.0164 |
0.0122 |
3.0×10-3 |
0.10 |
15 |
镍 |
6×10-3L |
6×10-3L |
6×10-3L |
0.02 |
16 |
锌 |
4×10-3 |
1×10-3L |
9×10-3 |
1.00 |
17 |
铝 |
0.060 |
0.049 |
0.046 |
0.20 |
18 |
铍 |
2×10-4L |
2×10-4L |
2×10-4L |
0.002 |
19 |
钡 |
0.047 |
0.070 |
0.046 |
0.70 |
20 |
汞 |
4×10-5 |
4×10-5L |
4×10-5L |
0.001 |
21 |
砷 |
3×10-4L |
3×10-4L |
3×10-4L |
0.01 |
22 |
铅 |
2.5×10-3L |
2.5×10-3L |
2.5×10-3L |
0.01 |
23 |
六价铬 |
0.004L |
0.004L |
0.004L |
0.05 |
备注:“L”表示检测结果小于检出限。 |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地下水所测指标耗氧量、总硬度(U1)、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锌、铝、汞、砷、铅、六价铬浓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镍、铍、钡浓度值均符合该标准表2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总硬度(U2、U3)浓度值超过该标准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
超标分析:控制点位U2、U3总硬度指标均超标,总硬度非本项目特征污染物,判断总硬度指标超标受区域地下水质的影响。除总硬度外其余各检测指标浓度值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因此,地块内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
6. 主要措施与建议
(1)企业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建立档案。针对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总体上,企业应在日常监管、定期巡视检查、重点设施设备自动检测及渗漏检测等方面进行改善。
(2)后期在隐患排查、环境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土壤存在污染迹象的,应当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土壤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
(3)企业应完善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危化品储存泄露事故防范和物料运输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7. 结论
根据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和三废产生及处置情况,判断土壤污染重点区域和设施有配酸站罐区、酸回收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和生产车间,可能的土壤污染因子包括:酸碱、铅、钡、锑、锡等。
本次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设12个土壤采样点位(含1个对照点位),采集20cm表层土壤样品;设3个地下水采样点位(含1个对照点位)。分析指标包括酸碱和重金属。土壤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土壤所测污染物指标汞、砷、铅、镉、铜、镍、六价铬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锑含量符合该标准表2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所测污染物指标总铬、锌、钡、锡含量均符合《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业用地。
地下水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地下水所测指标耗氧量、总硬度(U1)、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镉、铜、铁、锰、锌、铝、汞、砷、铅、六价铬浓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镍、铍、钡浓度值均符合该标准表2中Ⅲ类标准限值,所测指标总硬度(U2、U3)浓度值超过该标准表1中Ⅲ类标准限值。超标分析:控制点位U2、U3总硬度指标均超标,总硬度非本项目特征污染物,判断总硬度指标超标受区域地下水质的影响。除总硬度外其余各检测指标浓度值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因此,地块内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
针对以上检测结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面防渗、危化品储存泄露事故防范和物料运输泄漏事故防范措施。(2)加强日常监管和检查。
综上所述,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未发生污染现象。
8. 附图附件
附图
附图1 公司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3 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4 水文地质图
附图5 检测点位图
附图6 现场采样照片
附件
附件1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8〕446号)
附件2 现场采样记录
附件3 洗井记录
附件4 样品流转单
附件5 土壤和地下水检测报告
图1 公司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3 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4 水文地质图
附图5 检测点位图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
 |
 |
U1 |
U2 |
 |
U3 |
地下水洗井和现场采样照片 |
附图6 现场采样照片